这两个统计的范围不同,具体来讲全社会用电量统计的是全口径用电量,即全部用电量,既有企业的用电量,也有居民的用电量,还包括电厂的自产自用电、线损等;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统计口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电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在的标准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所以它不包括规模以下小工业发电企业的发电,不是全口径的发电量。
西气东输公司隶属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西气东输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同时,在生产一线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管道施工地点大多位于偏远地区,常规物流网络很难完成采购订单的准时交付。
山东能源集团是一家拥有20多家二级集团和700余家三级法人企业、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从业人员高达22万人的巨型集团企业。大会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构建绿色智慧高效物资采购体系为主题,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众多服务机构和能源企业代表对数字化采购实践和供应链管理创新做法进行了交流探讨,为加快构建能源行业绿色智慧高效供应链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方法和措施。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企业的经营管理底层逻辑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加速数智化供应链服务能力开放共享 助力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依托京东的数智化供应链和技术优势,京东企业业务强化了采购全生命周期数智化、运营管理数智化、场景服务数智化和资产管理数智化等四个方面的服务能力,并陆续运用到服务企业客户的过程中。在西气东输公司的日常采购中,涉及了大量办公设备、商用电脑、管道部件、运维部件等物资,由于物资品类多、金额大且采购流程长,导致了时间成本高、信息不畅、协同配合不足等问题突出。
通过数字化资产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对各类物资采购、发放、使用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将企业资产进行精准评估定位,一方面让闲置资产在企业内部加速共享流通,减少资源的损耗和浪费,另一方面还能通过京东拍卖平台进行资产的合规处置,实现资产残值最大化。具体来看,产业为本是核心目标,通过数智化能力提升寻源、交易、履约等供应链环节的效率,并以京东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效链接上下游资源,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互联互通,进而全面提升产业效率;技术为器是一种技术理念,京东坚持从企业经营场景出发,让技术应用与业务深度融合,真正为企业客户创造价值;生态为势是对合作伙伴的态度,通过集成与被集成的方式整合内外部资源,与合作伙伴共建高度开放的共生商业生态;创新为魂代表着对创新的关注,既要坚持内部创新,更要推动创新成果的外延,与合伙伙伴共享京东经验。今年开年我们也注意到,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等可以说火出了圈,这既顺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也展现了我国内需的潜力,我们对今年消费市场的恢复充满期待和信心。
三是消费亮点不断涌现。对于您提到的问题,我想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首先第一点,关于新旧动能转换。这也反映出我们经济运行是在整体好转。2023年,农产品进口额比上年增长了5%,消费品增长了1.2%,能源产品进口增长了27.2%。
从实物量指标来看,发用电量、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投资、进出口等大多数实物量指标的绝对量都大大超过2019年的水平。疫情三年消费市场受到冲击比较大,不少接触型、聚集型的消费都受到抑制,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消费呈现出好的恢复态势,热点亮点频多,消费成为2023年带动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
展望2024年,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依然较多,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还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了进口。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农业投资增长9.3%,都明显快于全部投资。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在五大发展理念当中创新位于第一位。
111月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7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56万人。初步核算,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创新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北京青年报记者:想问一下总体的情况。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国人民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结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需要倍加珍惜。我们关注到,有些媒体讨论用电量和发电量的差异,发电量和用电量是反映电力运行的两个重要指标。
我们开展普查数据随报随审,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和多种分析方法开展了审核验证,及时组织实地核查检查。近五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93个百分点,每年都会有超过1000万的农村居民进入城镇,新市民的规模比较大,也会带来大量新增住房的需求。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刚才,康义局长对去年我国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绩作了详细介绍,这里我再补充几个数据。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8%。国际组织上调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了0.4个百分点,经合组织上调了0.1个百分点,这表明国际社会看好中国2024年经济发展前景。当前,普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在今年1月1号正式启动,请问当前进展如何?这次普查相较前四次有哪些创新点?如何确保普查数据质量?谢谢。
经济增长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础。有效需求不足是我们国家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以后,经济逐步走向正常状态中的阶段性现象,短期内需求不足会导致价格下行。
在普查登记结束后,经普办也将统一组织事后质量抽查,全面检验普查登记数据质量。与此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产生许多全新的岗位需求,也有利于扩大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质量。
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比较多,自然灾害频发。一系列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落地生效,就业困难群体分类帮扶成效凸显,农民工、青年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得到有效保障。
在此,我也要感谢所有普查对象的支持和普查工作者的辛苦付出,也希望广大媒体朋友继续支持普查、宣传普查、监督普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高质量开展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近期数据显示,中国12月CPI连续第三个月出现负增长,CPI前景如何?政府是否会采取措施应对物价低迷?康义:谢谢您的提问,物价的问题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展望今年,服务消费较为活跃,服务业增长将继续成为带动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之一。
去年以来服务业恢复势头较好,在GDP中的占比也在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疫情前的水平,餐饮、交通、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就业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完整反映青年从学校毕业到稳定工作过程中的就业失业全貌。
从就业看,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民工就业形势改善比较明显。新增数字经济调查内容,更好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数字化进程,系统推进平台经济调查,为查清统全新产业、新业态、新发展模式的发展情况奠定基础。
有些实物量指标低于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主要还是和刚才记者提到的问题,是与房地产相关的产品产量指标。二是进一步完善三新经济统计。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这两个统计指标111月份数据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两个指标的口径不同。综合起来看,我们面临的机遇要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在不断积累增多。二是多种方式开展数据审核检查。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
从70个大中城市监测情况看,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都在温和上升。四季度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的水平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3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11月份增长29.5%,连续4个月增长。全年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
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8098亿元,同比增长2.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
上一篇:里贡多:这场比赛可以证明我最棒
下一篇:众专家预测多纳雷-里贡多大战